
商品车运输注意事项(版)
商品车运输是汽车流通环节中的关键步骤,需严格执行以下规范:
一、装车前准备
1. 车辆固定:必须使用尼龙绑带(承重≥3吨)进行四轮对角固定,轮毂与甲板接触面需加装防滑垫,确保纵向位移量<5cm
2. 防护处理:需对车辆外露金属部件(门把手、后视镜等)贴覆3M防刮膜,漆面喷涂纳米级疏水涂层以抵御运输腐蚀
3. 技术检查:使用OBD检测仪确认运输模式已,断开蓄电池负极并保持电量≥60%,胎压调整至标准值±0.1bar
二、运输过程管控
1. 路线规划:优先选用铺装等级≥二级的公路网络,规避限高≤4.5m路段,每日行驶里程控制在600km内
2. 动态监控:每2小时通过GPS定位系统核查车辆位移参数,厢体内保持温度15-30℃、湿度≤60%
3. 异常处置:遭遇六级以上侧风应立即进入服务区避让,雨雪天气需保持60km/h以下匀速行驶
三、卸货验收标准
1. 操作规范:使用额定载荷≥3.5吨的液压升降平台,坡度角≤8°,必须由持证叉车司机操作
2. 验收流程:按PDI检测表逐项核验,重点检查漆面划痕(≤0.5mm为可接受范围)、电子系统故障码
3. 文件管理:交接时需提供完整的运输温度曲线记录、震动监测报告(G值<0.4)及高清运输过程录像
特别提示:选择承运商时应核查其是否具备TAPA-TSR1认证,保险条款须覆盖"门到门"全流程,建议附加0.3%货值的雨淋险。对于新能源车辆,需确保运输过程电磁屏蔽值<30μT,电池SOC维持在40-60%区间。
本规范参照JT/T 1178.2-2018《乘用车物流服务规范》制定,适用于单台价值≤100万元的商品车运输。特殊车型需另行制定运输方案,建议委托具有三级以上物流企业资质的公司承运。